推荐子栏目: | 国家发明奖 | 168株活疫苗 | 成果转让 | 学习型团队建设 | 能力培养 | 管理SOP | 感染模型 | 外包试验 | 行业动态 | 猪病案例 | 猪病净化 | 猪博物馆 | 养猪文化 | 猪病图谱 | 专家讲座 | AOM| IOM| 共享资源 |
您现在的位置: 支原体网 > 快乐科研 > 生活之光 > 正文 |
有苦难言的孔子 | |
作者:向往云钟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4016 更新时间:2017/11/17 | |
孔子大概不会想到,他死后几千年成为儒家的代表,成为师之尊者(万世师表)、圣人中的圣人(至圣),而孔子对恭维他的子子孙孙会怎样看? 孔子的学问核心和重点不是儒家,孟子的学问可以说是。儒家以积极入世为主,性刚烈、自强不息,孔子性情温顺、善解人意、和气待人,在今天一定可以评为最令人尊敬的导师、劳动模范或优秀员工,而工作上有所创造、有所作为、影响全局,门都没有。 孔子最影响后世的真正的学问是周易十翼,他将中国文化推上一个顶峰,儒家只是其乾道的衍生,道学用坤道而大化,总体上与周易相通。周易是来自自然界启示的算命书——来自自然的东西当然最接近真理,孔子做易传使其成为思辩哲学,并且几千年来一直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思辩哲学。爱因斯坦说,西方通过建立分析手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认识了真理,而东方越过这一步却直接得到了! 几千年来,易传成为中国人的基础教科书,太多的成语、熟语、人名(如直方大、方正、名正、中正、七上八下、错综复杂)均来自易经哲学,已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核心成分,虽然中国人大多数不读易经,但按易经哲学生活、追求、调控身心已成为内在习惯,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儒佛道文化的溶汇,毋宁说儒佛道学进一步解释、丰富、引申挖掘了周易哲学。所以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实在是以偏代全。孔子五十岁经老子点拨终于得道,经历了行与思的矛盾冲突后选择了顺其自然、回归现实、回归自然之路,儒家的代表不足以代表孔子对中国人的实际影响。 孔子为师之尊者,从道德形象上看是的,而从社会发展看值得怀疑。从当时社会看,孔子一生似乎是个失败者,虽短期做鲁国大司寇,因业绩不佳很快离职,周游列国推销自己,无人赏识,一代大才有如丧家之犬!我曾到山东淄博造访“孔子闻韶处”,遥想孔子听到多年失传的韶乐,潸然泪下三月不知肉味,感概良久,能用心灵感悟真理,认知力会达到至高境界,而天地间永恒至尊的东西从来都被现实的人轻贱,在孔子当代——一个不择手段唯强权是理的时代,一切都是颠倒众生,失败者成功,成功者失败。2000多年后的国际关系惊人相似,中国的命运选择象孔子那样弱而久远还是商鞅那样强无善终?伟大而又博学的孔子在他当代不是一个成功的人,虽然有成就。孔子即使生在今天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,最多可以到CCTV做几次百家讲坛,培养对时代有影响的学生难道不是好教师的标准? 孔子七十二高足,依现在看来应是北大清华试验班的学生,而学成后有成就的、做部长、总理以上的几乎没有,七十二贤之首,最得意的学生颜回:居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,仁心,穷而快乐,就是不关心社会的责任,不作为!这样怎能为师之尊者? 孔子是个观察力很强的人,能了解别人,因材施教,但他不太了解自己,或者不完全能掌控自己,尽管他自信地总结出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。他教导学生的缺陷是执其追求真理一端,背离了他创立的周易哲学和大学之道,从不告诉学生实际社会运行的潜规则,不仅如此,还居然公开宏扬“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”!须知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,执其一端的理想化书生气教育非常符合管理层(统治阶级)利益,后代不断强化这一教育思想,到今天形成唯心务虚、浮躁、不热爱劳动、不尊重劳动的坏风气,不联系实际、自命清高,花样文章的知识分子比比皆是,(所以农科院真的下乡服务三农,整村推进有多难被广泛认同)。 孔子想得多,说得多,修《诗》《书》,定《礼》《乐》,序《周易》,作《春秋》,登峰造极,社会实践做得少,做得不成功,导致他形成仁师的风格,他没有想到的是后代狂热崇拜和效仿形成腐儒师风,为掩饰自身行动能力的缺陷,还偏出许多诸如七仙女爱董永、祝英台看上梁山伯的笑话,严重歪曲中国女性的智慧,还制造一系列诸如梅兰竹菊、荷花等经不起风雨、不太实用的、自高自大的清高形象自我标榜。难怪五四运动要问罪孔家店。从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看,今天的老师都在学习孔子,在聪明的学生脑袋里灌水。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、千古圣人,他为中国创造的发愤忘食、乐以忘忧、安贫乐道、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、直道而行的精神品格与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,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,可为当世和后世良药。孔子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博学的大家,他对自己是有数的,七十一岁发出身逢乱世,麒麟非出其时的哀叹而绝笔《春秋》。 孔子如此博学,还能说出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还能居处恭执事敬,与人忠,四海之内皆兄弟。为何能如此?因为孔子二三十岁年轻时拜访了另一位当代圣人——老子,老子临别赠言孔子:聪明而有洞察力的人常常易遇难,甚至被人干掉!因为好讥人是非,口才好交际广而招祸于身,是因为好扬人之恶,做下级的永远不要以为自己高明、专业、牛B!老子看出年轻的孔子看问题太深刻,讲话太尖锐,甚至刻薄,得罪了当代要人而善意提醒,孔子欣然接受,并对老子发出学识渊深而莫测、志趣高邈而难知的感叹,与人为善的孔子严以律己,竟创造了以仁恕为核心的道德学说。十七八年后再次求教于老子,方得大道,求仁义传礼仪之执着心顿消,如释重负。感叹“五十一岁方知造化为何物,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!” 函谷关关尹不强令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经——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作,今天谁知道至圣孔子的圣人师?如果尊孔子为至圣,即违背了孔子的话——至圣即在吾身,每个人都可至圣! 向往云钟 |
|
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