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肺炎支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|
|
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2333 更新时间:2015/4/2 |
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,广泛存在于人、动物、植物和环境水体与土壤之中。支原体有如下共同特征:①缺乏细胞壁,在固体培养基上有形成油煎蛋菌落的倾向。②可通过0.22μm的微孔滤膜。③基因组较小,富含A、T。尽管人们分离到首个支原体迄今已有105年的历史,但由于支原体有关氨基酸、核酸前体、胆固醇等高分子营养物质合成的基因较少或缺乏,因而支原体需从宿主体内摄取营养物质,这种特征也体现在支原体体外人工培养困难,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支原体学研究进展[18,19]。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的病原体,是已知最小的自我复制无细胞壁软体纲的成员,它们是已知能自由生长的生物中基因组最小的,它们DNA中G+C含量也是已知最小的。Mhp由Mare & Switzer及Goodwin & Whitlestone于1965年分离成功,菌体呈球型到短丝状体,菌落很小,具有不明显的中央隆起,在猪血清琼脂平板上不产生荚膜,也不溶解马、牛、猪、小鸡红细胞,营养要求复杂,培养严格需氧[20]。80年代前,国内外完成Mhp的分离、鉴定、人工发病、诊断技术和药物治疗等系统研究,随后我国首先在弱毒苗研究上获得突破[21、22]。由于Mhp培养难度较大,80年代后才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,迄今取得一些有限的进展。支原体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微生物,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有特别的意义。 |
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上一篇文章: 猪肺炎支原体简介 |
下一篇文章: 猪肺炎支原体232株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