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子栏目: 国家发明奖 | 168株活疫苗 | 成果转让 | 学习型团队建设 | 能力培养 | 管理SOP | 感染模型 | 外包试验 | 行业动态 | 猪病案例 | 猪病净化 | 猪博物馆 | 养猪文化 | 猪病图谱 | 专家讲座 | AOM| IOM| 共享资源
您现在的位置: 支原体网 > 时代养猪资讯 > 养猪文化 > 正文
猪文化的溯源与展望
作者:未知    文章来源:未知    点击数:1866    更新时间:2007/9/6    
一、何谓猪文化 
    
文化者,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,特指精神财富,如教育、科学、文学、艺术等。和某种事物有关的一些文化因素被称为某某文化,诸如茶文化,酒文化等等。

    
猪文化是与养猪文化有关的因素的总称。

    
二、猪文化的溯源
    
中国、埃及、印度、美索卜达米亚等地,很早就已开始驯养猪,中国大约在八千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前期,埃及大约在3500年前,欧洲则在罗马时代以后。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些年代。其后,养猪生产逐渐发展,有关养猪的科学技术逐渐发明进步,诸如育种、繁殖、饲料、饲养、栏舍建筑、兽医防治等技术日益发达,猪文化的内涵就变得比较丰富充实。
    
中国的养猪技术,在古籍中有不少文字记录。
    
秦以前:《易经》、《周礼》有阉割术的记载。商丘子有《养猪法》,可惜失传。
   
秦:有《相六畜》的记载。
   
汉:《史记》载:“留长孺以相彘立名”。《孔洞子》载:“豕主食,故一豕十七八。”卜式有《养猪羊法》,也可惜佚失。
    
魏:《齐民要术》记载养猪技术较为详尽。
    
元:《农桑辑要》、《农桑衣食撮要》有猪选育技术的记载。
   
明: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包含有治猪病的药物。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、沈某的《农书》、邝璠的《便民图纂》,都列举养猪一项,对前代选种、育肥、治病都有所发展。
    
清:张宗法有《三农纪》,杨山山有《幽风广义》,各府(包括台湾府)、州、县的方志,“物产”一项,大多有猪的记载。
    
由于猪肉是人类的主要副食品之一,因此肉品加工的技术也得到重视和发展,并且介入到饮食文化中,互相渗透,珠联璧合,创造了不少肉食文化的瑰宝。
  
《畜禽肉品学》(孙玉民、罗明著,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)一书,对以猪肉唱主角的饮食文化有详细的叙述。该书下篇“畜禽肉品加工”第十六章“畜禽肉品的名、优、特、新风味产品加工”就列举许多折射猪文化与饮食文化光辉的美食。
   
猪文化还渗透到各种民间文化事象中去,在宗教中,最早可以见到这种渗透。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大量墓葬猪骨,近年还出土大量猪俑。自古重视祭祀,祭品种类繁多,猪占着很大的比重。
   
在汗牛充栋的古籍和形形色色的古文物中,我们可以发现猪文化发展的轨迹。

   
三、猪文化展望
   
我国养猪虽源远流长,但封建社会将养猪视为贱业,因此养猪在科学文化方面虽有所创造,但未获充分重视和大力发展,在人文文化方面更沾不上边,如文学艺术就鲜有养猪的反映。近代养猪技术虽有一定进步,特别是到了现代,更有较大发展,可是人文因素滞后,如养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,就赶不上形势。立足于此现状,展望将来,猪文化的发展,将有如下部署:
   
猪文化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,加速科技发展的潮流中,其科学文化将迅猛发展,而人文文化亦将积极构建,与科学文化紧密结合,给偏重科学文化的格局注入人文精神,唤回人类关怀,从而健康成长。
   
猪文化按照她的特点应该要求有更强的实用性,因为她更着重于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而不以艺术形态见长。同时,养猪业的现代化过程须要循序渐进地实行集约化、企业化、规模化、工厂化、机械化,或者综合地表现为产业化,这就须要通过一种适当的生产组织进行现代化生产,这种生产组织就是猪场,而猪场生产的成功,端赖发挥文化的调控作用,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更好地结合,从而衍生猪场文化。她是猪文化的延伸,是猪文化应该侧重的最有实用价值的部份。猪文化将因猪场文化的成功而壮大繁荣。
   
无论是猪文化抑或猪场文化,都应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核心,针对社会道德沉沦的现实,克服浮躁,重提修身,弘所敬业精神,怀抱使命感,在养猪岗位上接通知识分子的人文传统,更好地为人类服务,为祖国奉献。
文章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